重点资讯

新闻资讯

深度话题|民族体育·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来源: 日期:2022-02-24阅读:

      

图1:第十一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

(图片来源:搜狐网)

一、民族体育·纲领陈述

64DFF

图2: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国家冬季运动中心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1·推动体育事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多次强调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2019年2月1日,他在北京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体育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2·民族传统体育的个性品格

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生活着勤劳质朴的各族人民,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不断积累和沉淀,创造了风姿各异、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以身体为主要载体的传统体育,是一种最原始和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承载的是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对于生活的体验和对于自我的认知。

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项目并非孤立存在,在祖国大地上遍地开花的各民族特色文化活动中,传统体育也发挥了超越体育本身的重要作用。例如,惊险刺激的赛马和独具特色的摔跤在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和彝族的“火把节”上均扮演了重要角色,藏族、蒙古族的系列赛马节(会)搭建了以传统体育为主题的物资交流平台,壮族的“陀螺节”和苗族的“独木龙舟”更是将传统体育和节日文化完美结合。

同时,民族体育是各民族同胞集体智慧的结晶,历经百千年衍传至今的动力和张力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大潮中,民族体育也势必以自觉、自为、自强的姿态成为文化大花园中独具风采的一枝。

二、民族体育·特色非遗

截至目前,在中国非物质遗产数字博物馆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一栏中可查询到166个项目,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包括蒙古族冰上阿日嘎和搏克、维吾尔族叼羊、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鄂温克抢枢、土族轮子秋、满族珍珠球等丰富有趣的形式。下述为两项知名民族体育项目的详细介绍。

1·蒙古族搏克

6A4AE

图3:蒙古族博克比赛

(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搏克”为蒙古语,意为摔跤,它是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属蒙古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已有两千余年历史。

按蒙古族传统要求,参赛选手上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卓得戈”(紧身半袖坎肩),裸臂盖背,“卓得戈”边沿镶有铜钉或银钉,后背中间有圆形的银镜或“吉祥”之类样字,腰间系用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策日布格”(围裙),下身穿用32尺或16尺白布做成的肥大“班泽勒”(裤),“班泽勒”外套一条绣有各种动物或花卉图案的套裤,脚蹬蒙古靴或马靴。优胜者脖颈上配套五色彩绸制成的“将嘎”(项圈)。它是搏克手获胜次数多少的标志,获胜次数越多,“将嘎”上的五色彩绸条也越多。搏克运动要求选手腰、腿部动作协调配合,在对抗中充分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技巧。

2·维吾尔族叼羊

7745A

图4:维吾尔族叼羊比赛

(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骑马叼羊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多个新疆民族所共有的传统竞技项目,在新疆分布广泛。叼羊比赛一般在两个部落或两个群体间进行,以“叼”到羊后安全送达指定地点的一方为胜。

巴楚县是古代刀郎地区的一部分,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反映渔猎文明特征的传统习俗,叼羊就是全县十分普及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作为一种在马上进行的角力性竞技活动,叼羊比赛具有强悍而勇猛的特点,并能培养参加者的勇敢精神和坚强、沉着、机智的品格。由于一家一户养马成本较高等原因,目前民间的叼羊活动日趋减少,有待保护。

三、民族体育·发展与传承

推进民族体育产业化,让民族体育融入文旅体系

21E4E

图5: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成为“新名片”

(图片来源:民族时报)

民族体育项目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如,大理海东镇白族百人划古龙船竞技比赛被授予“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称号,楚雄州在彝族“火把节”期间举行摔跤、斗牛、赛马、射箭等体育项目,西双版纳把傣族赛龙舟、象脚鼓舞融入天天都是“泼水节”活动等,这些赛事不仅开发少数民族特色体育资源,还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民族风情。

针对乡村和城市发展的模式不尽相同,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旅游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庆雷认为,乡村地区可以采取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点依托农村体育特色项目示范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先进集体、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各级各类体育训练基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团结示范村、旅游特色村、旅游扶贫示范村、旅游景区(点)及各类特色小镇,凸显“乡土性”、“文化性”、“真实性”;建设一批民族体育型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家访点;规划一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习研习基地(如赛马、摔跤、上刀山下火海);提升一批经典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项目(如赛龙舟、射弩、吹枪、秋千等);培育一批适合乡村地区举办的民族体育旅游精品节事(如斗牛、竹筏围鱼大赛等);打造一批民族体育依托型康养小镇、户外运动基地。

近年来,云南紧紧围绕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为特色的休闲游和以体育赛事活动为载体的观赏体验游为重点,着力推动民族体育产业+旅游融合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培养特色体育人才

35B14

图6:吉首大学民族传统体育系列课程国家教学团队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报)

多年来,作为深处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的吉首大学,积极变地域劣势为优势,利用地方性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将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课程化,创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相辅相成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如今,学校已有“民族传统体育”“篮球”等省级精品课程,“中学体育学科教学设计”为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吉首大学还在国内率先将民间传统体育引入到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之中。诸如苗鼓、高脚马、秋千、陀螺、抢花炮、蹴球、板鞋、毽球等项目引进到课堂教学,特别是将湘鄂渝黔边的特色传统体育项目“高脚马”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并将其推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传承和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闻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搜狐网

中青在线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民族时报

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张瑞雪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68933808、010-6893369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E-mail:muapcc@163.com